1、神学的定义
“神学”的英文“theology”来自拉丁文“Theologia”,(希腊文θεοs+λογια),即关于神的学问。这只说明字源,还不能作为定义。史特朗(A.H.Strong)对神学下了定义:“神学是论及神的科学,和论及神与宇宙关系的科学”。
这一定义看上去言简意赅,但是有很大的弱点:
(1)它把至圣无上的神看为科学研究的对象,看为可以用人的各种科学论证实验手段来研究的一种对象,靠我们的头脑可以去分析判断。这就大大贬低了我们所崇敬仰赖的上帝的地位。
(2)神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与根据。他“是在万有之上”(罗9:5)。“他在万有之先,万有也靠他而立”(西1:17)。上帝“超乎万人之上,贯乎众人之中,也住在万人之内”(弗4:6)。因此,把神学说成是神与宇宙关系的科学,实际将神与宇宙并列。似乎还有一个至大无外的宇宙,其中包括神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,这也大大贬低了神的荣耀与尊贵。
(3)神学研究必须基于对神的信仰,如果只单纯对神、或神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作客观研究,事实上,也就是对各种宗教信仰、教义作客观研究。这种研究不是神学,而是宗教学。宗教学的研究可以得出有神的结论,也可以得出无神的结论。
另一种定义值得我们参考,麦奎利(John MacQuarrie)说:“神学是参与及思考的一种宗教信仰,并努力把这种信仰内容用最清晰、最能融会贯通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学问。”
“参与及思考”表示神学既有赖于宗教信仰,又区别于宗教信仰。
有赖于宗教信仰,因为神学研究必须参与信仰,以信仰为基础和出发点。
区别于宗教信仰,因为神学又是对这种宗教信仰的反思,它植根于信仰,但是又必须用语言文字将其表达,使之具有合理性与一致性。不但本身的一致性,而且是与一切学问相协调一致。
2、神学的种类与系统
从不同角度研究神学,就产生不同种类的神学。一般分四类:
(1) 解经神学,或圣经神学——即以圣经为依据,研究其中的神学思想与体系。它还可以分为旧约神学、新约神学,甚至先知神学思想,保罗神学思想,约翰神学思想等。
(2)历史神学——指神学思想的发展史,从古代教父时代,到中世纪的神学各派,到近代改教以后的神学思想的演变发展。这是从纵的方面认识历代神学思想的概况、特点与发展。
(3)实用神学,是为了传道宣教及牧养建立教会而进行研究的学问,包括宣教学、教牧学、崇拜学等等。这些都是从实际工作需要而作的神学研究,故称实用神学。
(4)教义神学或系统神学。即把我们基本信仰教义,作合乎理性的、系统的研究。它根据于圣经,又与圣经神学有别,因为有些神学问题,不全是圣经上的,要作理性的推敲。如对上帝存在的论证、如三位一体的教义等。同时它还要考虑与其它学科,如科学、哲学、艺术、伦理等方面的关系。它与历史神学的区别,在于它是从横向来研究解释教义的。而历史神学是纵向的。它与实用神学的区别,是它是重神学理论的。这些理论是实用的基础,但不直接从实用出发。
3、信仰、教义与神学
神学植根于信仰,离开信仰,神学如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
但是什么是信仰?田立克(Paul Tillich)说,信仰就是人生终极的关怀(ultimate concern),关系到宇宙的来源、变迁与归宿,也关系到人生的来源、成长与归宿。也即关系到我们所信一位至高无上的神,我们不只是作客观的思考,而是作完全的信赖与投靠。主说,“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爱主你的上帝”。(太22:37,路10:27,参可12:30“四尽”),“尽”就是百分之百,要把一切都献上,这就是信仰。
在教会中又有信仰纯正不纯正,或信仰与异端的问题,这就不只是信仰的对象问题,而是信仰的内容问题。为了准确地表达信仰的内容,早期教会中就产生了“信经”(creed,καλαμαs原文意思是尺度,是用芦苇作的尺度)。在使徒时代的教会,已经有对信仰内容不同见解的争论。如林前15:12-17保罗就驳斥有人不信复活的道理。为了表达基督徒的信仰,最早的信经可能是林前12:3,即承认“耶稣为主”,即承认不承认耶稣为主,是信仰标准。
初期教会经过与异端不断辩论,形成一较完整的信经是在公元第二世纪,内容根据圣经中使徒所传的信息,又称《使徒信经》:
“我信上帝,全能的父,创造天地的主。
我信我主耶稣基督,上帝的独生子;因圣灵感孕,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;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,被钉于十字架,受死,埋葬;降在阴间,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;升天,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;将来必从那里降临,审判活人,死人。
我信圣灵。我信圣而公之教会。我信圣徒相通。我信罪得赦免。我信身体复活。我信永生。阿们。”
以后又经过两个世纪与各种偏离真道的异端邪说作争辩,特别是与亚利乌派的争辩。该派认为基督是次一等的神,是被造的。325年教会尼西亚会议判该派为异端,并通过了尼西亚信经:
“我信独一上帝,全能的父,创造天地和一切有形无形之物的主。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,上帝的独生子,在万世之前为父所生,从神出来的神,从光出来的光,从真神出来的真神;受生的,不是被造的,与父一体,万物都是借着他受造的。主为要拯救我们世人,从天降临,由圣灵感孕童真女马利亚,取了肉身,并成为人;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十字架;被害,埋葬,照圣经所说第三日复活,升天,坐在父的右边,将来必在荣耀中再临,审判活人、死人,他的国永无穷尽。
我信圣灵是主,是赐生命者,从父、子出来,与父、子同受敬拜,同享尊荣;曾借先知传谕。我信使徒所立惟一圣而公的教会。我承认为赦罪设立的洗礼。我盼望死人复活,并来世的生命。阿们。”
正统的基督教都奉这两个信经为我们信仰的基本内容,这些内容又被认为是基本教义(dogma)。
然而,对于我们的信仰、信经与教义,要使人们理解,内容要能一致,没有矛盾,在不同的时代,不同的教派,不同的人们,特别是不同的神学家,往往有不同的表述与解释,这就形成了神学。因此,神学思想总是比较自由的,随着时代的变迁,国家民族的不同,丰富多彩的,不断发展的。
我们的信仰、信经与教义是不变的,变了就不成为正统的基督教,甚至成为异端。但是我们的神学思想是不断变迁发展的。
不同的人物与流派,会有不同的神学倾向,新约时代就是如此,比如:
马太与约翰福音的神学风格就不同,
保罗与彼得在神学上就有争论。
保罗与雅各的神学见解也不尽相同。
不同的民族国家,有不同的神学思想,比如:
与各自的文化相结合,割礼问题、希腊哲学、约翰福音“逻各斯”、希伯来书有柏拉图与斐罗哲学的影响。
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神学思想,比如:
封建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、马丁?路德的改教时期。
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神学思想,比如:
闵采尔的神学、解放神学。
信仰与基本教义是神永恒的启示,神学思想则是各个时代、各个国家民族的基督徒对神启示的理解、认识,这就会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通过自由探讨,就可以互相启发,互相补充,以更深刻全面地领会神的启示。
所以,一方面,不要怕不同的神学见解,不要怕“碰信仰”,(因为你的信仰,包括你个人对信仰的认识与理解)。如果你的信仰一碰就倒,你的信仰就太肤浅,没有根基。
另一方面,对不同的神学见解,如果不同意,应当互相尊重,不可定别人的罪,说什么不按这个神学观点信,就是“不得救”,是“不信派”等等。谁有权来代替上帝来定何人得救不得救?
在神学思想上,必须要有宽容的心。(林后6:11-13)
4、信仰与理智
神学根植于信仰,但是神学又是从理性上对信仰进行反思和表达。因此信仰与理智关系十分密切,必须有很好的配合。
信仰与理智的关系是什么?
(1)理智决不能代替信仰,信仰是宗教的起点、归宿与核心。一切智慧来自于神。“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。”(诗111:10)
(2)理智的作用,能帮助我们辨别信仰中的错误、无知、迷信、幻想成份。不应当将信仰与理智对立起来,因为理智也是上帝所赋予的。彼得劝同道,“有了德行,又要加上知识。”(彼后1:5)说明我们的信仰要经得起理智的挑战。狂热的信仰持久,还是有深沉理智思考后的信仰更持久?(“考试不准备,只祷告,如考及格是神的感动,考不及格,是神的恩典,不要我骄傲。”)
(3)在信仰面前,文盲与学者是平等的。“你将这些事,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,向婴孩就显出来。”(太11:25)但是,在教会历史上能传扬福音,影响后世的许多圣徒,都是有学问的人。“四尽”中的“尽心”即指理智,我们也当尽一切理智去爱上帝。不但使徒们不偏废知识(非斯都总督甚至讽刺保罗说,“你的学问太大,反叫你癫狂了”徒26:24)。而且历代圣徒如耶柔米(哲罗姆)、奥古斯丁、居(奚)普里安、特土良(德尔图良)、克里门(克雷芒)、奥里金等,直到宗教改革时代的马丁路德、加尔文、茨温利、诺克斯等都是博学之士,十八世纪宗教复兴运动的卫斯理兄弟也是当代学府的教授,跟随他们的有一牧师曾说,“我将我的一切奉献给神,他只需要我的热忱,他不会需要我的世界上的学问。”约翰马上回答他说:“神也不需要你的愚昧。”
5、神学的任务
根据以上的讨论,我们就知道神学的任务乃是把我们的信仰与基本教义,辅之以理智的方法加以表达出来,即定义中说的既“参与”又“思考”,然后加以表达。
神学的任务是
(1)表达清楚自己所信的是什么
(2)将自己所信的与他人分享,说给别人听,使别人明白。
由于我们所信的,是上帝所启示亘古不变的真理,而我们自己,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、时代,周围的人群、社会是不断改变的,因此,神学的任务就是要把上帝永恒不变的真理讲给永久在改变的人听,我们要既能讲得清楚,又能使别人明白,不但信的人明白,也使更多不信的人能明白,这样才能在我们的时代中传扬主的福音。我们如果连我们所信的是什么也讲不清楚,我们怎能为主作见证、做主的传道人呢?所以,那说什么“糊糊涂涂上天堂,明明白白下地狱”,宣扬蒙昧主义的人,是十足的荒唐。